返回

晶振入門

作者:admin 瀏覽次數: 日期:2020-12-28 13:48

1、 什么是晶振

晶振就是我們經常所說的石英晶體振蕩器的簡稱。那具體什么是晶振呢?那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什么是石英晶體。石英晶體俗稱水晶,他不僅是較好的光學材料,而且是重要的壓電材料,它在不用的溫度情況下會出現不同的晶體結構,實現不同的效果,從而使我們可以制造出各種不同的壓電晶體元件。

現在再來說說什么是石英晶體振蕩器(簡稱:晶振),其實就是指從一塊石英晶體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的薄片(簡稱:晶片),并與IC放在一起進行封裝,所組成振蕩電路的晶體元件稱為石英晶體振蕩器。其實就是一種可以將電能轉換成機械能,又能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的是一種機電元器件。

石英晶體振蕩器,簡稱為石英晶體或晶體、晶振等;其產品一般用金屬外殼封裝,也有用玻璃殼、陶瓷或塑料封裝的。

晶振一般被分為有源晶振和無源晶振。有源晶振被稱為(Oscillator)振蕩器,無源晶振被稱為(Crystal)晶體。

2、晶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

它工作原理就如同吉他的弦,你撥一下弦就會以固定的頻率振動,晶體振蕩器也是這種原理,只不過把弦換成晶體,因為晶體有壓電效應,當你給晶體一個脈沖電壓時,晶體就會以固定的頻率振動(通過改變晶體形狀改變頻率,這就常說的是AT切、BT切),而晶體振動或受到沖擊時又會把機械能轉換成電能,所以晶振就是把電能轉換成機械能,又將機械能換成電能的過程,最后晶體輸出的就是有固定頻率的電脈沖。

3、晶體的切型

晶體是需要按照一定的角度對其進行切割,方可使用,如果切型稍有偏差,那么多切割出來的晶體就不會達到我們所需要的標準,所以切型也很重要。到目前為止,晶體的切型分為AT切、BT、CT切三種切割方法。下面我們簡單地對這兩種方式方法進行分析。

(1)AT切:

AT切的溫度曲線相對平滑,而且又比較容易加工,因此目前我們市場上的大多數晶體都采用AT切。

(2)BT切

BT切相對于AT切溫度特性不好,但晶片要厚一些。如果加工晶體的基頻(fundamental)很高,而且產品又不需要很高的溫度特性時,采用BT切比AT切更容易加工,且產品的可靠性也會好很多。

以上就是對晶振的初步了解,以后還會有更多的知識上傳,希望大家繼續關注。

推薦
日韩素人无码系列